当前位置:乐平纪检监察网 >> 宣传教育 >> 清风文苑 >> 浏览文章

打破“遮羞布”下的约定俗成

作者:admin 来源:中共乐平市纪委 发布时间:2019年11月28日 点击数:
        近日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文《 "烟票"成了行贿受贿"遮羞布"》,揭露了浙江省义乌市颇具地域特色的“烟票”事件。一张小小的“烟票”,在义乌市能轻易换到几千甚至十几万元的现金。
        据了解,义乌市的不少烟店,虽是烟店但并不卖烟,买卖的是一纸千金的“烟票”,虽无实际销售行为,但仍能在“一买一卖”的空转中获得不菲利润。看似完整的销售链,买者看上“烟票”不显山露水,送人低调内涵;卖者看中“烟票”背后金钱实力,套现方便快捷;烟店看好“烟票”获利能力,为之背书甘之如饴。
        细想只觉匪夷所思,非计划经济时代的今天,人为赋予“烟票”货币价值,在非官方渠道内流通、使用,畅行无阻。作为“四风”变异下的产物,“烟票”的印制、销售,直至使用,确是特定人特定范围内的约定俗成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上有对策,下有政策,可谓被演绎的巅峰造极。
        其实,不管是“烟票”还是各类购物卡等有价证券,在贪腐活动中,都极具隐蔽性且披上了人情往来的外皮,是收贿、受贿者的遮羞布。涉事者自以为多了个中介物,你来我往之间不至于太过直接,就自我麻痹、心安理得。
        正如文章所说,“烟票”泛滥已成地域性痼疾顽症,要想正本清源,不仅需要拿出过硬手段开展专项治理,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绵绵用力、久久为功,不然专项治理怕是一阵风,风过后“X票”四起只是时间早晚。
分享到: